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对健康、投资和晚年生活的关切,打着“服务老人”“关爱老人”的旗号招摇撞骗,致使不少老年朋友遭受财产损失,甚至陷入生活困境,严重影响了晚年生活。
接下来,请跟着安安一起先来看看这个案例,警惕身边来路不明的“温情牌”!
案例介绍
老张今年刚退休,子女又都长年在外打拼,退休后的生活格外孤寂。老张也时常为未来如何应对养老、看病难等问题发愁。恰在此时,他遇到了热情主动的“好心人”小李。
小李对老张嘘寒问暖,时而陪聊解闷,时而代购跑腿,还不时送上贴心小礼品,逐渐得到了老张的信任。之后,小李以实地考察“高端养老社区”为名,带着老张参观、入住养老公寓,并以“高收益、零风险”诱导老张投资购买该养老公寓项目。老张被打动,匆忙将自己的积蓄投入进去,然而半年过去,当初承诺的“开工仪式”始终不见踪影,小李也联系不上,老张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……
案例分析
这类诈骗往往利用老年群体信息不对称、法律意识薄弱或情感上的依赖心理,常以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为幌子,吸引老年朋友投资,但这些项目要么是空壳公司,要么早已计划“卷款跑路”。
风险提示
老年朋友一定要牢记擦亮双眼,远离“投资养老”“以房养老”等陷阱!建议您牢记:
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
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通过电视、报刊等渠道,关注近年来频发的非法集资、电信诈骗等案例。同时,可以积极参与正规金融机构组织的教育宣传活动,学习金融知识,增强自身防范风险能力。
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观念
老年朋友应依据自身经济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作出理性决策,切忌盲目跟风,或被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等虚假宣传所迷惑。可以多与家人多商议交流,就投资的具体内容、风险收益等听取意见。
严防个人信息泄露
老年朋友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切勿随意透露银行账户信息、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不要将个人账户出租、出借或出售给他人使用,不要为他人提现或转账提供便利。
当数字鸿沟加剧代际隔阂,诈骗黑手也常常瞄准暮年财富,家人更多的日常陪伴与细致关怀,更是守护银发权益最温情的防火墙。也请忙碌的“顶梁柱们”更多关注家中老人,常回家看看,常打打电话,让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,共同守护家中老人的晚年幸福。
参考资料: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